热点关注: 内地剧情(747) 日韩剧情(212) 港台剧情(191) 香港电影(92) 中国电影(92) 欧美剧情(64) 黄国伦(51) 音乐大补帖(51) 书评(18) 丑女无敌第三季(11) 张峰(11) 李欣汝(11)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影评 » 韩国电影影评

韩流来袭: 中国人该学习的三部韩国电影

浅影

浅影发表于2008-12-06 01:35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韩流来袭

韩流来了,这早已不是一种新鲜的说法——继韩国的流行音乐、电视剧成功的在中国(包括香港)登陆之后,1998年以来,韩国电影也逐渐的崛起,逐渐的成为了亚洲的一个重要电影地区。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包括曾经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电影,却在苦苦的挣扎生存着,尽管绝大部分的作品通过了电影局的审查但无法可以在电影院里看到,即使能够公映也常是昙花一现,而只有少数的几部作品得到可观的票房,更少数的作品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电影,衰落了!
我们是否应该放下我们的架子,好好的向韩国电影学习了?

林权泽:《悲歌一曲》
林权泽被誉为韩国电影之父,2001年曾经带着根据韩国民间流传很广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改编的《春香传》(他在五十年代时曾经导演过一部也叫《春香传》的作品)到上海参加上海电影节。其当时出动了8000演员定制了12000套戏服,被认为是最华丽最极显古朝鲜之美的版本,此外,影片还是一部把说唱和影像相结合的奇特的作品——韩国传统音乐潘索里贯穿了影片的始终,成为了影片的灵魂,全部音乐根据韩国第五代清唱传人赵尚现的原版改编,别具腔调:

“爱莫爱如恩爱侣
你爱我兮我爱你
爱似沧海深无底
爱似巫山高难比
爱似海上渔家网
个个网眼结一起
爱似南仓北仓谷
颗颗谷粒相偎依
爱似天仙织绵绢
织就一幅彩云衣
但愿百年如今宵
但愿百年人不老
我要把月亮捆绑
在天空照
莫使明月下山腰
从今后
月不明,人不老
百年一日如今宵”

《春香传》里所穿插的这种“潘索里”艺术是韩国的国剧,是潘(广场、舞台)与索(曲、歌)的合成,意为“场上之曲”。其演唱内容,多是古典悲剧故事,如《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等。而林权泽1993年导演的作品《悲歌一曲》就是一部描写“潘索里”说唱艺人的悲欢故事。影片的后半部分,父亲为了让女儿唱出《沈清歌》的最感人至深的“幽恨”之情,不惜以药物致使女儿的双目失明,而最后那段松华随着东户的激昂的鼓点如泣似诉的演唱《沈清歌》,更是让人已分不清她唱的到底是曲中的沈清还是现实中的她自己。(《沈清歌》讲述了孝女沈清为了让双目失明的父亲重见光明,竟不惜把自己典作了海的祭品,自沉于名为印堂水的荒海之中。)
林权泽导演的这部《悲歌一曲》当时首轮公映时就有100万人进入电影院观看,并成为全国上上下下的共同话题,其以深厚的人文根基与历史悲怆感而引起轰动。而事实上,八十年代以来林权泽一直的坚持着拍摄这类深深溶入人文主义关怀的作品,如《曼陀罗》、《少敦路》、《票》、《代理产母》、《阿达达》、《开辟》等,包括这几年的《醉画仙》等。
其实中国电影中并不缺乏这类坚持自己的艺术个性的导演,但是九十年代来却不能否认的是:我们的导演们在妥协了,向主流电影,向市场,也向观众妥协了,典型的是张艺谋、陈凯歌。张艺谋和陈凯歌在八十年代时就以自己的特色树立了一种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典型,但后来就不断的妥协,张拍摄了只有形式不见内容的《英雄》、《十面埋伏》,陈凯歌的《荆柯刺秦王》、《无极》等也一味的追求大制作大手笔,只有电影作品却看不到电影作者,这实在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姜帝圭:《生死谍变》
《悲歌一曲》虽然在韩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是真正让韩国电影走到亚洲电影的前列的是1998年和1999年公映的三部作品,即《爱的肢解》、《八月照相馆》和《生死谍变》(前两部由沈银河主演,而三部的男主角都是由韩石圭扮演)。特别是《生死谍变》,观影人数超过600万人次,仅仅在汉城就有2448399人走进电影院看这部作品,也出乎意料的打破了当年红透世界的《泰坦尼克号》的韩国票房记录。
其实,就像《看电影》的评论所说:“剔除韩朝情节,《生死谍变》其实只是又重复了一次好莱坞和香港拍N次的故事。”《看电影》的这句评论并不为过,事实上《生死谍变》就是把好莱坞和香港的那些战电影改装改装,特别是增加了民族本色的东西——韩国朝鲜之间数十年来的分裂对抗,而使得韩国进入电影院看国产电影的观众从原来的15%增加到37%(这数字后来还有所增加,2004年,全国生产本土影片74部,平均制作费用是374万美元,而进口外片194部,差不多本土影片的3倍,但是本土影片的市场份额达到57%)。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在好莱坞在香港早已拍过N次的作品居然可以在刚经历过金融风暴的打击后的韩国取得那么高的票房成就?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探讨好好学习的问题。
《生死谍变》是一部韩国式的电影,更加是一部好莱坞特色的电影。说它韩国式,是因为这个题材是韩国特有的历史所造成的题材;而说它好莱坞,是因为影片始终有着好莱坞大制作的影子:大投资大制作(60亿韩元,在好莱坞来说并不算很多,但是在韩国特别是刚经历过金融风暴后的韩国,也是本土电影市场份额不大的韩国,这个投资绝对是一个大投资了),大明星(韩石圭可以说是当时非常红的演员,1995年他主演的《奉医生》吸引了30多万观众,同一年的《接触》则观众突破了80万人次;还有崔岷植也很有名气,金艺珍、宋江浩也是),典型的战动作片,娴熟的战场面,煽情的爱情故事……在一个正处于经济和电影文化困难的时期,《生死谍变》的出现使得更多的人们走进了电影院,也给困境中的韩国电影带来了不是“寒流”而是“韩流”是“暖流”。此后,《共同警备区》、《朋友》、《实尾岛》、《太极旗飘扬》等也相继的给韩国电影带来了票房的春天。
而回头看我们中国的所谓商业大片《英雄》。大制作大明星那是必然的了,画面无比的漂亮唯美,故事情节却简单的可笑……周黎明在谈论《未来战士2》时曾经说过,影片中的战场面是绝对的经典,但如果只是把战场面单独剪辑出来一个版本那么这个版本会逊色很多,毕竟战场面是跟故事情节结合一起的。而相反的,《英雄》则可以把那些武打场面单独剪辑在一起(难怪中国会让他拍摄申奥影片),但放在整部电影中则显得不合调的让人感到别扭——胡金铨曾经在《侠女》、《山中传奇》等影片中把唯美的画面和影片的思想结合在一起,那种才是真正的美,而《英雄》只能说是徒有外形的美。
此外,其实中国大陆跟台湾之间的关系,有些类似于韩朝之间的关系,而可以找出一些材料来拍摄成电影的,但是大陆几乎没有这类影片了——陈凯歌张艺谋在自己营造的武侠世界里沉醉,第六代导演们则为了走出地下而向主流妥协着……(香港曾经身为英国的殖民地,身份的特殊使得一些题材成为了禁区)
韩国电影可以通过一部《生死谍变》而影响了往后的作品,为什么中国不行?中国电影届前几年就摇旗呐喊着向韩国电影学习,但是我们真的放下我们文化大国的架子学习了吗?

朴赞郁:《老男孩》
在朴赞郁的《共同警备区》跟《老男孩》、《我要复仇》三部作品之间,我犹豫了一会,还是选择了这部曾经在戛纳电影节中获奖的作品——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当中,个人认为最具有电影艺术特色的就是戛纳了。而且,《共同警备区》中的南北韩对抗、兄弟情义在《生死谍变》中也有所表现,而《老男孩》,把一个通过乱伦表现、拷问人性灵魂的故事,拍摄的如此的震撼。
《老男孩》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吴大修的男人在女儿过生日的那天晚上莫名其妙的被人关了起来,并一关就是十五年,然后又莫名其妙的被释放了出来。他决定去找关他的人报仇,而在一个女服务生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关他的那个地方,找到了关他的那个人……
影片改编于日本的同名漫画,也是导演的“复仇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既有着生吞章鱼的镜头,也有群殴之类的暴力血腥。是的,就像影片中吴大修所说“复仇是我的性格”一样,暴力,血腥,还有近乎极端的复仇的手段……但是,影片中迷人的地方并非是这些暴力血腥的情节,而是那故事——吴大修一直在追问“我为什么被关”一直在寻找答案,但实际上,他应该追问的是“我为什么会被释放出来”,他没有问对问题而一直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而真正的问题的答案才是最震撼人心的——不仅仅是震撼了吴大修,还震撼了观众。如果,吴大修早知道被释放出来会是这样的结果,他还想着出来吗?他还会想着找关他的人报仇吗?
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公映后,法国媒体《世界报》曾经评论说:“影片开篇的半小时虽然看得令人不大舒服,甚至非常难受,但是拍摄得非常美,让人激动。但是,接下来所有得场景只是给观众带来强烈得刺激感,让人怀疑导演难以完全投入到剧情中去。于是《老男孩》给人得感觉,就像是在娱乐园中乘坐了一圈幽灵列车。”
如果是在中国,《老男孩》这样的影片没有几个人敢拍摄,即使拍摄了也不会得到在电影院公映的机会,这就是中国大陆的电影市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影片中的暴力血腥的镜头,包括生吞章鱼,割自己的舌头等。这也暴露了中国电影的一个问题:审查制度。
韩国电影在1998年以来的风行亚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韩国实行了分级制,而很多敏感或暴力的题材等都陆陆续续的成为了导演们炙手可热的题材,并且影片完成后可以得到了在大银幕上公映的机会,像《朋友》、《薄荷糖》、《那时的人们》等。这种状况对于中国电影业来说简直是一场遥远的梦,虽然N年前我们中国就呼吁出台分级制也确实出台了,但是,这类敏感题材或者含有暴力镜头的电影或者被删改后公映甚至连公映的机会都没有:《银饰》因包含裸露镜头而在公映前一天被国家电影局禁映,香港电影《豪情》在大陆公映的版本改名为《天罗地网》也被改得七零八乱,《无间道》的大陆公映的版本却是被改变了结局的版本……甚至连《旺角黑夜》里,来福在香港版中是注明其身份来自于大陆,但是大陆版中因为敏感而改为来自于东南亚某个小渔村。
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大银幕禁映了很多作品,但是盗版碟仍然是一样的出来,还是仍然的N多的人买回去看,还是一样的让更多的人不愿意进电影院看电影……这是一种病态的现象,不仅仅是影响了中国大陆的电影,甚至也给处于低谷的香港电影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实行分级制,可以更好的指导影片的创作,可以更好的指导观众的入场看电影,而在我们中国大陆,为什么还是只闻雷声没有雨点的?

他山之石,可以采玉。
今年是我们中国电影一百周年,我们中国在不少的举办纪念活动,在欢呼中国电影一百年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仔细看看,所谓取得的成就绝大部分是三四十年代上海电影和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所拍摄的电影的。而其他那么多年的空白呢?就真的值得我们那么欢呼了吗?
一百年后,我们的后辈人是再为我们的这即将到来的一百年电影欢呼还是为它们唱挽歌呢?

韩流来袭——中国人该学习的三部韩国电影 作者:阿木 (转载)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上一篇:《外出》有韩国爱情片的深度
下一篇:爱的沉沦–[坏小子]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
最新评论

关注用户

    最近还没有登录用户关注过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