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内地剧情(747) 日韩剧情(212) 港台剧情(191) 香港电影(92) 中国电影(92) 欧美剧情(64) 黄国伦(51) 音乐大补帖(51) 书评(18) 丑女无敌第三季(11) 张峰(11) 李欣汝(11)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影评 » 其他电影影评

《罗拉快跑》: 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

浅影

浅影发表于2008-12-05 23:59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罗拉快跑》

周末到电脑城淘碟。在拒绝了业务水平低下的卖碟大妈令人厌烦的热情推荐后,翻出一张积了些灰尘的碟子,是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的《Lora Rennt》,在香港翻译为《疾走罗拉》,大陆译为《罗拉快跑》。这张碟和另外一张制作精美的《天堂电影院》,让一如既往偷偷摸摸的淘碟行为有了令人愉悦的收获。

1、关于“淘碟”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成都的“二级”电影碟片市场始终是挺红火的。在可称浩浩荡荡的淘碟和卖碟大军中,层次也是相当分明的。有纯粹的追星一族,有我这样的除了爱看也还爱折腾点影评的影迷,也还有很多仅仅是因为不想让家里的视听音响系统闲置的“看客”。

卖碟的也一样。有些贩卖者本人也可称电影爱好者,颇有些品味,能大概说出个子丑寅卯,有的干脆就是些没文化的小商小贩,认为到底贩卖的是文化产品还是袜子胸罩没有区别,反正把低价进的货加点价脱手就行。

他们无知的喋喋不休很让一些顾客烦恼,比如我。为避免这些烦恼,我总是在一些固定地方淘碟,和几个所谓的“碟老板”也成为了交流不多的熟人。曾经有个叫“小付”的碟老板最令我欣赏。小付曾在成都南一环附近开了个小音像店,小店的后门永远只为熟人开放,里面是堆积如山的碟片。据说小付除了卖碟,还是成都某影评人协会的一个小头目,对这个说法我颇为认同,因为我发现他业务相当熟练,熟悉几乎每个顾客的爱好,人一进来,不用说话,他就能准确地翻出某一类电影或剧集说:“这几张,新到的货,谁谁谁导演的,谁谁谁的男主角,看一下?”。他的成功率很高。

小付总能推荐给我很喜欢的类型电影,如果不是后来因为他“出事”了,我甚至有可能和他成为朋友。小付被卷入了一个据说是成都有史以来破获的最大的盗版销售网络。当天的《华西都市报》报道:“……付某被执法人员追过了两条街后擒获……。”

“小付”成为“付某”被擒获的其中一个结果,就是让很多像我一样自认为有些层次的电影爱好者必须重新去拒绝那些素质低下,挤眉弄眼地对每一个顾客推荐垃圾片的文盲碟贩子。

比如眼前这个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大妈,口沫横飞地对每个顾客搭讪:“老师,要不要生活片?兴奋得很!”……

2、关于“读后感”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觉得对“读后感 ”和“观后感”厌烦了。

我相信每个和我差不多年龄的读书人当年都曾经有这样痛苦的经历:春游过了,被要求写个感想;学校组织看了某个电影或演出,被要求写个感想;听了某个先进事迹的报告,被要求些个感想……我清楚地记得,我的每一篇春游日记的开篇都是“啊!一年之际在于春……”,我的每一篇读后感的结尾都是:“啊!看了这部电影(文章),我更加认清了旧社会的黑暗,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了”。

奇怪的是,这样的作文居然每次都能过关。我猜想当年的语文老师对孩子们的这些荒唐文章是持宽容态度的。

今天看来,我要感谢那些当年不太受学生们喜欢的语文老师。正是他们的满腹经纶和眼镜片后面的严厉眼神,让我拥有了基本的中文写作能力。

我用这种能力记录下我的喜悦和烦恼,记录下我对书籍、电影乃至人生百态的心得和体会。拥有让文字通顺易读的能力,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3、关于“段落式结构”
回到本文的主题吧!《罗拉快跑》之所以长时间成为电影爱好者们讨论的话题,是因为它采用了完全有别于传统叙事手法的“板块式”电影语言。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罗拉快跑》在制作上独具匠心。影片的结构是明显的三个板块。三大块本身的叙事各自独立,没有叙事上的关联。使三大块连接为一体的,不是叙事,而是整个影片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

同样的结构在电影世界里有如雪泥鸿爪,偶然闪现,都令人印象深刻,这些电影也都是笔者的挚爱。比如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罗生门》、张艺谋的《英雄》、昆汀的《低俗小说》、香港导演杜琪峰的《PTU》、库布里克的《发条橙》等等。这些电影都采用了板块式的叙事结构,有的完全独立,有的则相互关联。这类影片在剪辑上有时候打乱了正常的轴线关系,一方面表现了世界的荒谬感和影片的主题,另一方面体现了作品的主观性和非纪实风格。制作者在影片中不是再现生活中的具体的人和事,而是表现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

4、 关于人生
对于我们只是生活在”现在进行时”的人类来讲,选择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是不可能的,是“不真实”的。但是,影片并不是在表现事件的真实。或者说,制作者根本不屑于象往常的电影那样,去表现某些具体事件和具体人物的真实。

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实际上是野心勃勃的。他不是在表现某一具体事件的“小真实”。影片的主人公实际是我们整个人类,他要表现的是当今世界整个人类的整体感受,他要表现人类面对当今变幻莫测的世界的茫然和无法把握的心态的“大真实”。

不拘泥于事件本身的发生与否,表现人类共同的感受,通过变形扭曲表现真实,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更高的境界。 它在某种程度上巧妙地回答了人们经常会问但又无解的问题:“如果当初我不这样选择,后来会怎样呢?”

电影《罗拉快跑》就像是一个让人眼花潦乱、异常精彩漂亮的牌局。你可以在尘埃落定以后转过头来拆解,拆解的过程当然会兴致勃勃,乐趣无穷,但是,这次牌局已经终了,即使是知道了不同选择的结果,却已盖棺论定。

我们的一生就是罗拉的其中一次奔跑,不同的是,当我们站在人生中每一个十字路口上的时候,永远都没有机会做第二次选择。

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评《罗拉快跑》,兼说“淘碟”与写作 作者:hanlei1998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上一篇:《窍听风暴》: 被遗忘的角落
下一篇:《柏林苍穹下》: 在苍穹下醒来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
最新评论

关注用户

    最近还没有登录用户关注过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