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内地剧情(747) 日韩剧情(212) 港台剧情(191) 香港电影(92) 中国电影(92) 欧美剧情(64) 黄国伦(51) 音乐大补帖(51) 书评(18) 丑女无敌第三季(11) 张峰(11) 李欣汝(11)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影评 » 其他电影影评

《帝国的毁灭》: 废墟上的自杀者

浅影

浅影发表于2008-12-06 00:03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帝国的毁灭》

“绝望”比“死亡”更为可怕,因为“绝望”包含着恐惧,且蕴含了苍凉。一旦拥有了“绝望”,人便会万念俱灰,原地不动地等待“死亡”的降临。一点点,一点点地被其吞噬;一点点,一点点地被其腐化,这是一条通往地狱的路。一路上有鬼魂,有精灵,还有一头头凶猛的禽兽,“绝望”必定导致死亡。新世纪第四年奥利弗·西斯贝格作品《帝国的毁灭》就是那样的绝望。

要说到撼动心灵,《帝国的毁灭》还没有达到《恶魔的崛起》的境界程度。也许这跟影片的主题也有出入,《恶魔的崛起》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希特勒身上,从他的落魄讲到了辉煌,一连串的叙事里,充斥着众多繁杂的线索关联,包括希特勒式的演讲、希特勒式的变态、希特勒式的歇斯底里。因而大大深化了希特勒这个悲情人物,很容易就把影迷的心给占据了。而《帝国的毁灭》虽说主角也是希特勒,但是这个电影描述的是希特勒最后12天的生活,奥利弗·西斯贝格也没有把所以的头绪都放在他身上,故从人物塑造方面来说,《帝国的毁灭》稍逊一筹,但与《恶魔的崛起》所不同的是,《帝国的毁灭》具有更强的真实性,如果不介意的话,也可以把这部电影当作记录片来看。

希特勒,是一位纳粹统治者,是一个恶魔,是一个屠夫,但同样他也是一个常人,可是这个常人比普通人多了一些猜忌,多了一些嘶吼。奥利弗·西斯贝格很勇敢,他刻画出来的希特勒并没有被丑化,也没有表现出他的变态情节来,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且无意中我还察觉到希特勒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人。我们痛恨一个人,所以会把这个丑化,因而几乎所有的二战影片里的日本人、德国人,都是惨无人道,都是血腥的野兽。这点的确是有点不公道,毕竟上帝创造出来的大部分人都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帝国的毁灭》能够努力做到还原真实,已经难能可贵了。我当然不会赞美纳粹党,更不会赞美希特勒,再加上目前“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地如火如荼,我这个入党积极分子根本就没有理由来为他们开脱罪责,只是为奥利弗·西斯贝格的勇气而感到骄傲,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奥利弗·西斯贝格肯定不是一位光荣的共产党员。

《帝国的毁灭》中最具有震撼力的镜头就要数自杀了,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拿起佩最准自己的太阳穴,“砰”、“砰”、“砰”。随着自杀声频率的升高,离1945年4月30日也越来越近。当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响起,心都快要碎了,这是死亡前的音符,也是死亡前的谧静。德国人都很勇敢,这种勇敢不是盲目追随,而是发自内心的坚定,纵使他们每天饮酒过度,郁郁寡欢,当听闻元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举自尽,这是死亡的声,同样也是效忠的声。这种民族才会强大,是真正流着日耳曼鲜血的德国人。如今的德国早已加入世界最发达国家的行列,我想这与民族的奋斗精神是分不开的。我自己不够坚强,看了这些自杀镜头,使我觉得自己有多么的懦弱,要是全中国的人都像我,那可就要亡国了,可喜的是,幸亏1,299,999,999的人都不像我。

电影没有好莱坞式的大场面,也没有腻味的煽情元素,真实无华平实是影片的味道。1945年4月30日终于来临,希特勒和爱娃的尸体伴随着汽油一起燃烧,这种燃烧不仅仅是单纯的火化,还包藏着“恶魔覆灭,胜利回归”的寓意。从坟地回到城区,柏林已经一片狼藉,怀着报复心理的俄国人长驱而入。废墟弥漫着硝烟,尸体压塌了大地,魂魄四处游离。这就是战争,这就是二战,这就是希特勒的最后12天。

《帝国的毁灭》废墟上的自杀者 作者:罗小南 (转载)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上一篇:《火线战将》以夷治夷
下一篇:《美丽人生》: 难忘·美丽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
最新评论

关注用户

    最近还没有登录用户关注过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