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内地剧情(747) 日韩剧情(212) 港台剧情(191) 香港电影(92) 中国电影(92) 欧美剧情(64) 黄国伦(51) 音乐大补帖(51) 书评(18) 丑女无敌第三季(11) 张峰(11) 李欣汝(11)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影人 » 导演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主流边缘

浅影

浅影发表于2008-12-17 22:32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好莱坞之外的“怪胎”

 

不要指望曾经说过“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我们把《梦之安魂曲》看作一部怪兽电影”的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会把《摔跤王》拍成一部多么主流电影,尽管它拿下了今年的威尼斯金狮奖,主流商业电影市场也向它敞开了大门。常驻影迷心中的还是他那部年轻张扬的《圆周率》和风格诡异的《梦之安魂曲》。如果当初他导演了《蝙蝠侠》,也许如今的蝙蝠侠就是另外一个光景。

 

在这个月闭幕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拿到金狮的阿罗诺夫斯基携带自己的金狮影片《摔跤王》来到了多伦多电影节。在那里,这个与好莱坞对着干的导演受到了主流媒体极大的好评和赞扬。而导演的前几部电影,不是因为太过于晦涩,就是因为太灰暗消极,未得到过主流们的什么赞扬和褒奖。这次他联合好莱坞的异端演员米基·洛克拍摄的《摔跤王》算是非主流对主流的绝地反击。

 

有人觉得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是个怪胎,因为他拍摄的《圆周率》、《梦之安魂曲》和《珍爱泉源》讲述的大多不是正常叙事的故事;也有人觉得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是个游走在好莱坞边缘的新生代导演,他执着的在自己的电影中追逐自己的谜题和信仰,与指导《蝙蝠侠》失之交臂;还有人觉得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是个后现代主义的大导演,他为了展示角色心灵深处的想法而放弃了人物外在的行为逻辑;还有人觉得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纯粹就是个非主流,是个玩玩个性的主。作为俄罗斯裔的美国人,他身上承担着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而这一切,也反过来促使他用“非主流”的武器,向凡俗、市侩、程式的好莱坞开炮。

 


精神异乡的电影路

 

出生在纽约的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和所有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一样,他从小就热衷于古典电影和街头涂鸦,后来他渐渐迷上了电子音乐,他的这些爱好也体现在了他后续的电影里。由于喜爱电影并乐意为之奉献自己的才能,阿罗诺夫斯基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电影和动画制作。

 

1991年,他拍摄了自己的毕业作品《清洁超市》(Supermarket Sweep),这部电影最终被哈佛大学选中参加国际学生作品大赛,并且入围了最终的决赛圈。按常理说,有这么高起点的阿罗诺夫斯基应该乘胜追击,马上拍摄一部电影才对。可是他却蛰伏了5年,直到1996年他才着手构思自己的长片处女座《圆周率》,而影片直到1998年才上映。如同宁愿和梅费斯特交易灵魂来换取不死之身去探寻世界和人类的浮士德一样,《圆周率》的主角麦斯一样陷于对数字的狂热之中而无法自拔。他妄图通过数字去洞悉华尔街的经济规律,这当然是徒劳的。影片结尾,阿罗诺夫斯基只是很简单地把那串216位的数字与上帝和不可知论联系在了一起。虽然这样的结尾缺乏力度和内在关联的逻辑,可是瑕不掩瑜,使用高感光度的黑白胶片拍摄而成的影片显得原始且生猛。主角服药的场景被阿罗诺夫斯基用hip-hop蒙太奇技术平行剪辑,形成了犀利而亲切的效果,伴以背景里电子乐的声响,令人有一种“飞高了”的奇妙感受。最终这部仅耗资6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为阿罗诺夫斯基赢得了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两年后,在经历了《圆周率》的理性狂乱之后,阿罗诺夫斯基拍摄了以感性狂热吸引人的《梦之安魂曲》。由于在影片最后出现了MPAA不能容忍的“一群衣冠楚楚的人观看一对男女的性活动”的镜头,所以影片被列为NC-17级。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阿罗诺夫斯基和艺匠公司都拒绝对影片作出修改,坚持以NC-17级和“无定级”上映。影片取材于小胡伯特·赛尔白1979年的小说,经过阿罗诺夫斯基的改编,它显得灰暗、消极、无助。一个风华不再的母亲,一个潦倒绝望的儿子、一堆毒品、一件红衣,构成了《梦之安魂曲》的叙事要素。导演在影片展示了人类各种各样的欲望、各种各样的“瘾”;批判了人类各种不良的追求。影片延续了阿罗诺夫斯基导演和视觉风格,层出不穷的蒙太奇剪辑像地毯式轰炸一样刺激着观影者的神经。可是相比较于《圆周率》而言,本片的剪辑并不那么犀利、并没有达到惊艳的地步。而影片出彩之处也并不在导演技巧,而在故事性和演员的表演之上。影片的演员阵容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贾里德·莱托、珍妮弗·康奈利、艾伦·伯斯泰因、马龙·韦恩斯。值得一提的是艾伦·伯斯泰因,曾在《驱魔人》有出色表现的她,在此片中饰演半老的肥胖的邋遢的母亲。她把一个正常人转变为瘾君子的过程诠释得丝丝入扣。她的表演深入了角色的内心世界,达到了“人戏不分”的境界。很多影迷都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伯斯泰因也是个隐君子。她的表演成为本片的一大亮点,也让很多影评人惊呼“应该给她一个奥斯卡”。


在经历了理性和感性的错乱之后,阿罗诺夫斯基打起了时间的注意。2006年,几近夭折的影片《珍爱泉源》拍摄完成。影片原定由布拉德·皮特和凯特·布兰彻特出演,可是由于皮特和导演的意见不合,他们的合作最终流产。皮特出走,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特洛伊》剧组。在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阿罗诺夫斯基还有些耿耿于怀,“角色是为皮特量身打造的,他一走,我只好重新开始写剧本——为休·杰克曼和蕾切尔·薇姿改写角色。7500万的预算也被缩减为3500万……”可是真的就有人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个星期后,阿罗诺夫斯基就拿出了改写好的剧本。最终这个跨越1000年的爱情故事以一种真诚、温馨、伤感的姿态展示在众人面前。相对于主流而言,影片还是显得“阴暗且不可思议”;故事中流露出来的宗教和末世气息让很多影迷和影评人敬而远之。也许这种黑暗和不可知的氛围正是阿罗诺夫斯基所追求、所喜爱、所向往的一种风格。女主角从影片一开始就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因此这是个极其考验演技的角色。蕾切尔·薇姿没有把女主角诠释成一个等死的可怜虫,相反,她用自己那双极具异域风情的双眸表现出了一个濒临死亡的女人的内心的层次——兼具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命运的宽容。《珍爱泉源》上映后,阿罗诺夫斯基娶薇姿为妻,两个非好莱坞的才子才女终成眷属。

 

 

告别锋芒的新开始


从《圆周率》到《珍爱泉源》,阿罗诺夫斯基的影片似乎越来越主流,收敛了原先的那种锋芒和锐气,取而代之的是宽容和敦厚以及对深刻话题的探求。而主流媒体似乎也渐渐接受了这个曾经不按常理出牌的刺头。有人说,《摔跤王》融合了《愤怒的公牛》和《百万宝贝》的元素;也有人对阿罗诺夫斯基很失望,因为他回到了主流社会,拍起了无论从故事到剪辑都一本正经的“主流片”;还有人说这是一个中年男子对市场和制度的妥协。  

 

从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当年那些带有锋利棱角的影像到如今的《摔跤王》小人物故事,我们似乎看到了时间同样的作用于《摔跤王》的男主角米基·洛克。“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几年前来这儿(威尼斯)时,跌了个屁墩。”米基·洛克这样对媒体说,阿罗诺夫斯基2006年在威尼斯首映的《珍爱源泉》没有太多反响,“我很高兴他有胆量再回来。” 领奖台上的达伦一贯的看起来谦虚文雅,但言语直接“谢谢维姆·文德斯和所有的评委。谢谢大家,这部影片将会为我的职业生涯开启新的希望,我也谢谢所有信任我并给我提供资金帮助的人,对我来说,威尼斯电影节给了我最大的荣誉。尤其是在这里的观众给了我热烈的掌声,这部影片展示的摔跤手其实是个很特殊的群体,在一个很艰苦的环境中维持自己的生活,我尤其不希望感谢Wild Bunch发行公司,因为他们拒绝发行我们这部影片,我要谢谢米基·洛克同意参加我这部影片的演出。”


达伦当年初出江湖因《圆周率》、《梦之安魂曲》与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大卫·芬奇、韦斯·安德森等当年新锐一起被权威媒体看好,盛名之下又作品不多。不管受人追捧新锐还是《真爱源泉》败走威尼斯,阿罗诺夫斯基依然沿着自己的轨迹向前走,今年的《摔跤手》是算是他的一个新起点。纵观那些大师名家,也许日趋平和与深厚的作品才更时日久远吧。

 

 

作者:云起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上一篇:魏德圣: 台湾电影不能忽视
下一篇:余力为: 不满足简单陈述一个故事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
最新评论

关注用户

    最近还没有登录用户关注过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