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内地剧情(747) 日韩剧情(212) 港台剧情(191) 香港电影(92) 中国电影(92) 欧美剧情(64) 黄国伦(51) 音乐大补帖(51) 书评(18) 丑女无敌第三季(11) 张峰(11) 李欣汝(11)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影评 » 中国电影影评

《二十四城记》:一杯人文关怀的清茶

werwan

werwan发表于2008-12-06 17:20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中国电影

贾樟柯的新片《二十四城记》虽是在取材自成都420厂,但实际上影片与那座曾经悠闲,刚刚经历过地震考验的城市并无太大关系。电影始终将视角固定在成发集团(即420厂)这个完全独立于城市的大型军工企业,或者说一座军事意味浓重的移民城中城之中。《二十四城记》浓缩了一个充满激情和荣耀的大时代的消失,以及无数个个人的世界的开始。对,这或许是共和国59年历史的缩影。

  “仅你消逝的一面,已经足以让我荣耀一生。”在电影的结尾处,用字幕带了出这句话。历来,贾樟柯导演在他的电影里都会运用字幕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二十四城记》尤为突出,片中大部分需要观众了解的背景资料都用字幕的形式放出。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每次看到仅用十多二十个字就勾勒出某个人的“简历”时,总感觉心理堵得慌。一个人的故事本不应该就这么被总结,被评论,被写成白纸黑字放进牛皮纸袋里,成为跟随你一辈子的所谓“档案”。人与人是不同的,即便是他(她)们都被贴上同一个标签——比如三线建设,又比如420厂,实际上并没脸谱化的“三八红旗手”,“标准件”和“叛逆的青年”。正相反,每个人的生活都跌宕起伏,有血有肉,丰满而独特。所以,贾樟柯让这些标签说话,讲她们的故事。

  或许《二十四城记》在一般意义上并不能算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摆拍痕迹严重的电视记录片。整部电影,几乎找不到一处真正称得上有剧情的对白。影片被大量无声的工厂景致,大量的采访填满了。静默,苏珊·桑塔格在《激进意志的样式》一书中一再阐述了静默的美感,《二十四城记》也充满了静默的思考。信息技术革命和教育普及之后,我们身边充斥了太多浮躁的对现象的解读,而一个被这些繁复的信息充斥的大脑或多或少都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现在的商业电影,越发追求更快的节奏,更激烈的冲突,更华丽的特技,希望观众从电影院里出来之后除了对画面有映象之外,不去深究为什么,似乎现在的观众也乐于接受这种方式。这就好比是气泡翻腾的可乐,人见人爱,但是每口之间除了碳酸的刺激之外感觉不到其他东西。

  从《二十四城记》可以看出贾樟柯越加宽广的取材范围,从单个个体,某个群体,到这次的整个国家的视野。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持对社会现象的兴趣,对随着社会变迁时起时落的人的命运的关注。他的电影虽然显得不那么“好看”,但绝对充满了诚恳的思考和适当的人文关怀。站在救世主的制高点,赤裸裸的金钱帮助,并让受惠者当众感激涕零,恨不得来世作牛作马报答恩主,这绝对不是人文关怀,甚至可以说是与人文关怀的初衷背道而驰的。“人文关怀”这个概念中最重要的是“人文”,是用换位思考去理解人——放到电影上,就是理解观众,演员和剧本上写的那些个角色,最重要的,是发掘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却又各有不同表现方式的本质,比如亲情,比如爱恨,比如社会对个人的碾砸。贾樟柯的电影在这点上走得很稳,不会了获奖而拍些猎奇的东西,亦不会为了票房而大搞煽情。

  说得远了。其实《二十四城记》本质上不过就是通过几个人的故事,把从1958年的火热的三线建设到今天同样火热的港澳自由行串连起来,反映国人从“国家要我做什么就做什么”到“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这里没有价值评判,也见不到颐指气使的说教,只是展示了很简单的一个现象:在不同的环境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理由和自由。很干净,但是很不娱乐的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票房自然没法和《功夫之王》们抗衡,但《二十四城记》能引起相当部分人的思考和关注,这,也就足够了。

《二十四城记》:一杯人文关怀的清茶作者:werwan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上一篇:《颐和园》:一部没有太大价值的影片
下一篇:《葫芦兄弟》:一部迟到二十年的电影

共有 1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0 [顶] 0 [踩]
130影评网网友 发表于 2008-12-06 17:21
130影评网网友 
今天星期天可以好好看几部大片了
最新评论

关注用户

    最近还没有登录用户关注过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