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内地剧情(747) 日韩剧情(212) 港台剧情(191) 香港电影(92) 中国电影(92) 欧美剧情(64) 黄国伦(51) 音乐大补帖(51) 书评(18) 丑女无敌第三季(11) 张峰(11) 李欣汝(11)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影评 » 中国电影影评

《二十四城记》影评: 向"工厂大门"致敬

影萍

影萍发表于2009-03-07 01:22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二十四城记贾樟柯24 City

塔可夫斯基日记里,有一段异常打动我的文字。老塔在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将不久于人世,妻子知情,失声痛哭。塔可夫斯基在日记里只轻描淡写地这样记道:“她的那种哀伤,没有任何一个伟大的演员能够演得出来——这就是纪录片的力量。”

 

这句话让人笑到感动,感动到笑,塔可夫斯基真是一个小孩子加大痴人。而在这段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些文字里,他也一语道出了纪录片的力量所在——真实。生活里最大的力量是真实,电影也是。

 

《24城记》,我相信会是评价两极的作品,但我认为客观的说,应是好坏参半。好的地方,恰是在于它表现了这种“纪录片的力量”,糟糕的地方,也恰是在于它消解了这种“纪录片的精神”。

 

如第一个在公车上接受采访的女工,真的是用老塔的话才能形容,那种情绪“没有任何一个伟大演员演得出来”,“这就是纪录片的力量”。开始听这个成都女工用一口地道的东北腔讲话,我还大笑(在下也是东北人),而后听到她讲到十几岁时就随父母一起,从沈阳的兵工厂迁至成都,至今未回,于是再也笑不出来,人都老成这样了,还操着家乡话,“乡音未改鬓毛衰”!而后讲起父母四十多岁时带她回去一次,老人说,我们都七八十了,没有下次了,于是全家一齐痛哭。我们古人说,“今朝扁舟来决汝,此生从此各西东”,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正如片中那两位老人50年后的重逢,执手相看泪眼,世事两茫茫)。是说从前交通不便,一旦分开了,往往这一生就再也见不到,而在这现代,偌大一中国也朝发夕至,而这么多人的命运,竟然仍旧如此。还有她讲到当年工厂减员,她和十几个姐妹被辞退,在送别宴会上,所有被裁女工都失声痛哭,只有她“掩泪装欢”,带头吃饭,这之后她给自己写下一个“座右铭”:“无论顺境逆境,我都要勇往向前”,然后跑遍整个成都,去寻找一份工作来养活孩子,这时我想到中国那一代妇女的坚忍和痛苦,不由伤痛莫名。这个女工那种笑中有泪,掩泪强笑的情感,有什么伟大的演员能演得出来呢?我多么希望电影只有这些真实的纪录呢?可惜的是,电影后面的部分,吕丽萍、陈冲、赵涛,陈建斌,一一出场。她们都是很好的演员,她们在贾樟柯的指导下表演的也非常的好,可是她们的表演,在和这些真实的采访放在一起之后,给我的感觉却仿佛是一盘菜里吃出了苍蝇,说实话,很不舒服。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用演员来出演这几个角色,贾樟柯说,“我想传达给观众,历史就是真实与虚构组成的”,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托词,但至少这种结合,个人认为是不成功的,虽然我也能感受到贾樟柯的诚意,如陈冲饰演的厂花,谈及当年上映《小花》时,一本正经地说:“他们都说我像小花,就是陈冲演的那个。”一种荒诞的反讽,在试图消解这种不真实。还有三代人的设定,试图带出关于时代和命运的史诗感。但是这种尝试总的来说是不成功的,虽然我不敢说这一定是妥协的结果,但纪录片的力量,确实在这种消解下几被消亡殆尽。

 

吕丽萍饰演第一代老厂花,因为军事化管理,她和丈夫在乘船来成都的途中,在奉节丢失了孩子(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拍的也是奉节,前段时间,我读到杜甫描写夔州,也即是今日奉节的《负薪行》,再度想起这部电影,也想起六年前我去三峡时所见的奉节,忽然发现千年之后,一切都未改变)。陈冲饰演的中年厂花,因为骄傲和自尊,一生未嫁,她说:“我的很多姐妹们,结了婚现在也离了,我这样也挺好的。”像这个时代的注脚。赵涛饰演的年轻女子,老厂工人的女儿,叛逆的弄潮儿,也操着一口东北话(无疑是跟父母学来的,赵涛在表演上也是下了功夫的),但最后也意识到父母一代的悲剧,再次接受了父母。这些故事都是很感人的,但仅仅是故事感人,演员无论演的多好,和真实的受访者相比之下,都实在太不真实了。贾樟柯是希望观众在出戏和入戏之间徘徊吗?但我看不出这样做有何意义。其实这样三个角色,在现实中相信是很容易找到受访者的,如果他们都是真实记录的,这部片的力量相信会很强,也会更加有史诗感。

 

看《24城记》,不能不想到的是王兵的《铁西区》,同样的题材,同样的纪录片,相比之下,我认为《铁西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而《24城记》很不够。也许《铁西区》已经拍过了,贾樟柯不想再拍一部《铁西区》吧。《铁西区》是质朴的,没有任何手法,但那种力量是无法逃避的,是真正的记录了这个时代,而《24城记》用了太多的纪录片以外的元素,像陈冲回忆起《小花》,就播放起《小花》的影像,陈建斌回忆起《血疑》,就放出山口百惠的歌声,还有穿插的古今各种诗句,说实话,仅仅是煽情而已,手法平庸之极,使这部开篇非常动人的电影,渐渐彻底沦为一部矫揉造作,充满小布尔乔亚情绪的伤感MV,当然,我的批评仅是针对贾樟柯的电影水准而言(比如《三峡好人》,其实也是演员加纪录片风格,但用情之深浅,和此片真上天上地下之别),如果是一个普通年轻导演拍的,这片当然是很不错的。

 

本片是一个楼盘广告吗?在看到电影之前,我一直觉得这说法是很无稽的,但看了电影之后,我却有点怀疑了(和贾导所说的正好相反)。当然贾樟柯不会沦为为一个广告来拍片,也当然不需要,但这部电影有没有妥协呢?我不敢断言。

 

贾樟柯说,我会是一个很好的商业片导演,步入主流的贾樟柯,也要拍商业片了,这不是坏事,一个导演的作品,当然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更好,贾樟柯以前的电影,是为那些底层的人拍的,但那些真正“在底层”的人,会看这些片子吗?他们难道不是更喜欢看些打来打去的香港电影吗?看贾樟柯这些片子的不正是那些知识分子吗?这是一个悖论,其实无论是欧洲的新浪潮,还是香港的新浪潮,还是大陆的第五代,那些导演在非主流电影界开创潮流之后,同样也都是步入主流,成为电影工业的中坚力量。再说一次,这并不是坏事,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这是幸事。只是,我个人并不认同贾樟柯等一直对第五代的批评,但却希望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在同样和曾经的第五代一样获得话语权,步入主流之后,还能记得曾经的那些批评。虽然,历史往往是螺旋形前进的。

 

PS:
电影中不断拍摄的一个画面,是工厂门前工人下班的画面,这部电影最早的创意来自于贾樟柯的一个剧本,“工厂的大门”,这显然是向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致敬。两个“工厂大门”叠在一起的时候,一百年过去了,在人类文明发展加速度最快的这一百年,这世界的变化真的大么?还是有些人的生命一直都没有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更多的是后者吧。记录我们当下的时代,是每一代艺术家最首要的责任,在这一点上,贾樟柯应该是比大部分人都做的更多的,即便是这部相对平庸的《24城记》里,其实也做了很多。这一点上,中国人是应该感谢贾樟柯的。

 

PS2:
在电影的尾声部分,我看到了L。虽然只是一个远景,但我还是一下就认了出来,有点百感交集。不过,又看到你开心的样子,我是同样也开心的。也真心地祝愿你,能一直这样开心下去。而我也一样。

 

文/小飞  更多影评,乐评,书评 www.130q.com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上一篇:《二十四城记》影评: 贾樟柯新作
下一篇:《蟹蟹侬》影评: 饮食.生活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
最新评论

关注用户

    最近还没有登录用户关注过这篇文章…